全红婵要上暨南大学,谢瑜进了清华大学!5月6号,国家体育总局放出一份大名单,1101名优秀运动员被保送上大学。这里面有奥运冠军,也有国足新星,个个都是为国争光的好手!可这事儿一出,网上却吵翻了天,有人叫好,有人喊不公平。到底咋回事?咱们来好好聊聊。
这份名单里,奥运冠军全红婵、盛李豪、黄雨婷、谢瑜的名字格外亮眼。全红婵要去暨南大学,盛李豪选了北京体育大学,黄雨婷进了浙江大学,谢瑜直接保送清华大学。国足的李源一和拜合拉木也榜上有名,分别去同济大学和北京体育大学。还有篮球小将何文炜,广东宏远青年队的,也要上清华大学。这些人可不是随便选的,他们拿了奥运金牌,世界冠军,成绩硬邦邦!
可名单一公布,争议就来了。全红婵和陈芋汐的学校成了焦点。全红婵保送暨南大学,是211高校,挺不错了。可陈芋汐要去同济大学,985的牌子更响亮。网友不干了,全红婵多火啊,奥运冠军,咋去的不是顶尖学校?有人说,这不公平,陈芋汐凭啥上更好的大学?
其实,保送大学不是只看奖牌。学校要审核运动员的综合条件,比如文化课成绩,个人背景。陈芋汐家境好,学习底子也不错,符合同济的要求。全红婵家庭条件普通,文化课不算拔尖,暨南大学已经是很棒的机会。说白了,保送不是比谁名气大,而是看谁更适合学校的标准。
再说全红婵,她最近比赛状态不太好,跳水世界杯连拿三块银牌,都输给了陈芋汐。网上有人说她“飘了”,还说她爱吃零食,训练不认真。真是站着说话不腰疼!全红婵才18岁,身体还在发育,状态波动很正常。央视也说了,身体变化是她失利的主因。年轻运动员哪有不遇到点坎儿的?她14岁就拿奥运金牌,压力多大,谁能比?
全红婵和陈芋汐在赛场上是对头,可场下关系好得像姐妹。比赛完,她们会互相鼓励,聊聊训练的苦和乐。这种友情,比金牌还珍贵。中国跳水队能这么强,不就是因为队员们互相带动吗?全红婵现在状态一般,但她还年轻,未来肯定能再创辉煌。陈芋汐进步快,也给队友树了榜样。她们俩一起努力,中国跳水才能一直站在世界顶尖。
保送名校这事儿,网上吵得更凶了。有人觉得,运动员为国争光,拿金牌比高考难多了,保送名校是应该的。奥运冠军一辈子能有几个?他们平时训练累得跟狗一样,没时间读书,能上好学校是奖励。可也有人不服,普通学生寒窗苦读十几年,好不容易考上名校,运动员咋就不用考试?再说,运动员学体育,进了大学学啥?文凭含金量咋保证?
这两边说得都有点道理。运动员拿金牌,确实不容易。像谢瑜,巴黎奥运会射击冠军,硬是凭实力进了清华大学。他训练十几年,每天几小时瞄准靶子,眼睛都快瞄花了。这份付出,普通人比得了吗?可普通学生也辛苦,高考那关,多少人熬夜刷题,拼得头昏眼花。两拨人努力的方向不一样,咋能简单比公平?
其实,保送运动员上大学,早就不是新鲜事儿。国家体育总局每年都有这政策,目的是让运动员退役后有条出路。数据显示,过去十年,超过8000名运动员通过保送进了大学,不少人后来当了教练,老师,甚至创业开公司。比如乒乓球冠军丁宁,退役后在北京大学读书,现在是体育教育的专家。保送政策不光是奖励,更是给运动员未来铺路。
可问题也摆在那儿。保送标准咋定的?名单公示才几天,普通人哪看得明白?有人担心,运动员进了大学,学的东西跟专业不对口,混张文凭没啥用。还有人说,大学资源有限,保送名额多了,普通学生的机会不就少了?这争议,归根结底是教育公平的事儿。不是运动员的错,是咱们的教育体系得想想,咋让每个人都有适合自己的路。
全红婵、谢瑜他们的故事,还在继续。未来,他们会在大学里学新知识,开启新生活。也许全红婵会成为跳水教练,也许谢瑜会当体育老师。他们的路还长,咱们也别急着下结论。说不定哪天,他们又会用实力,给咱们带来新惊喜。你觉得呢?运动员保送名校,到底该咋看?欢迎大家留言聊聊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