1973年4月24日,日本棋院做出了一个令全世界围棋爱好者惊讶的决定——追封已故的陈毅元帅为围棋名誉八段。
在那个时代,日本的围棋水平代表着世界顶尖,能够由日本棋院亲自颁发八段证书,意味着这一荣誉背后有着极高的认可度和分量。即便是名誉八段,所代表的也是拥有一定围棋水平,并为围棋事业做出杰出贡献的人,绝非轻易赋予的荣誉。
那么,陈老总与围棋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深厚渊源?他又有那些鲜为人知的围棋故事呢?今天,让我们一探究竟,揭开陈老总与围棋的深厚缘分。
围棋与象棋不同,早在新中国成立前,围棋的普及程度相对较低。人与人之间如果能找到一个棋逢对手的伙伴,那才是无比的乐趣,然而,现实往往很难遇到合适的对手。陈老总也面临着同样的困境——自幼受父亲的影响,他对围棋产生了浓厚兴趣,但因为身边缺乏棋友,他的围棋水平也始终停留在一个较低的水平。
直到1919年,陈老总在法国勤工俭学期间,他结识了李立三同志。而巧合的是,李立三也对围棋有所研究。得知李立三对围棋的兴趣后,陈老总便抓住每个闲暇时光,与李立三下棋。两人都极为认真对待围棋,甚至有一次闹了个笑话。
一次回国的船上,因无聊而随便找了个地方下棋,争执中,两人激烈地为一步棋面红耳赤,都不肯让步。最后,李立三愤怒地把棋子扔进了大海,尽管陈老总拼命拉住他,却始终没能阻止。这情景,像极了古代王阳明的父亲为防儿子沉迷象棋而将棋子扔掉。黑白棋子随波飘散,消失在浩瀚的海洋中,成为海面上的一部分。
片刻后,冷静下来的两人又开始后悔,决定继续下棋,却发现棋子已经没有了。这个小插曲引得船上的其他人哈哈大笑,看来,两位棋迷的“真爱”之情是毋庸置疑的。
那么,围棋如此重要的陈老总,棋艺水平如何呢?难道真如传言所说,败给了一个年仅十岁的小孩?这个小孩,后来成长为围棋界的传奇人物,他的名字是聂卫平。
1960年,日本围棋代表团首次访问中国。此时,由于客观条件的限制,我国围棋与外界的交流相对封闭,几乎如井底之蛙。然而,日本女棋手伊藤友惠的访华,已经令中国棋界大为震惊。而这次日本代表团来华的两位棋手——坂田荣男九段和桥本宇太郎九段,在当时的围棋界地位非凡,犹如篮球界的乔丹和科比。
然而,在一场围棋对局中,陈老总和其他观战者惊讶地发现,中国队仅赢得了两局,输得相当惨烈。陈老总也感到非常尴尬,他原本预料会输,但没想到会如此惨重。更令他痛心的是,围棋起源于中国,却在实力上远远落后于日本,这种文化的耻辱令他深感焦虑。
于是,陈老总开始关注围棋的后备力量,并于1961年着手组建国家围棋队,希望能够在他有生之年看到中国围棋赶超日本。1962年,他听闻有一位名叫聂卫平的年轻棋手,围棋天赋非凡,便决定亲自见识一番。
在北京体育馆的招待所里,面对聂卫平那张稚嫩的面庞,陈老总心中不禁疑虑,这个小家伙,真能下得好棋吗?然而,棋局展开后,陈老总惊讶地发现,聂卫平不仅棋艺精湛,落子犀利且稳重,虽年纪尚小,却显得异常成熟老练。陈老总几乎找不到任何破绽,聂卫平轻松地化解了他的每一个招数,反而以巧妙的手段占据上风。
这一幕令陈老总大为震惊,英雄真是出少年!他不禁询问这个小棋手的名字,聂卫平答道:“我叫聂卫平。”从此,陈老总牢牢记住了这个名字,并特意为聂卫平送上了汽水奖励,庆祝他出色的表现。陈老总知道,中国围棋的崛起有了希望。
尽管陈老总面临着诸多困难,然而他从不气馁,屡战屡败,始终不言放弃。每当有时间,他便会邀请聂卫平一同下棋。聂卫平回忆道:当时,除去和自己弟弟的对弈外,和陈老总下棋的次数是最多的。
随着时间的推移,陈老总与聂卫平愈加熟络。虽然陈老总位高权重,但他从不摆架子,哪怕输了棋,也总是和颜悦色,给人亲切感。一次,在下棋时,陈老总眼见棋局接近关键时刻,似乎发现了一步可以大有作为的棋,却在落子之际发现那竟是一招虚招,原本可以占据的优势瞬间化为泡影。于是,他赶紧想把棋子拿回,但聂卫平牢牢抓住了他的手腕,强硬地说道:“落子无悔。”
听到这番话,陈老总不禁哈哈大笑,放弃了悔棋的念头,并且对聂卫平的坚持与认真心生钦佩。他开始深信,聂卫平不只是一位下棋的好手,他更是充满了成为围棋巨星的潜力。
1965年,面对日本棋手的挑战,陈老总指着聂卫平对日本人说:“再过几年,他就要超过你们九段了,你们得当心。”当时,围棋水平和如今的中国与日本足球的差距相当,许多人并不相信陈老总的预言,但事实最终证明,他的眼光独到。
1976年,聂卫平首次带领中国队到日本参加围棋对抗赛,并成功战胜了日本九段石田芳夫。这场比赛被日本媒体称为“聂旋风”,中国围棋的崛起,终于有了实质性的突破。此后,1984年和1986年,中日围棋擂台赛接连出现中国围棋全面胜利的时刻。聂卫平不仅战胜了小林光一、加藤正夫、藤泽秀行等顶尖高手,更在关键时刻力挽狂澜,为中国围棋立下赫赫战功。
今天,中国围棋已超越日本,走向世界。陈老总的梦想,也在聂卫平等人的努力下得以实现。而这个传奇的故事,也让我们铭记那些先辈们为国家、为文化所做出的不懈奋斗与贡献。
铭记历史,展望未来,才是我们最应遵循的道路。
全文完。
感谢您的阅读,欢迎点赞、收藏、转发。
本文作者:没人要的洋芋,图片来自网络,如有侵权,请私信删除,谢谢。